記得當時年紀小

媽媽的外婆還有爸爸的奶奶過世(祂們我們要叫「阿太」)

由於是鄉下人家,喪禮是遵循最傳統的古禮

舉凡五子哭墓、孝女白琴、扶棺大哭、燒紙糊的洋房汽車僕人、作七、誦經、守夜等

皆相當齊全

 

媽媽的外婆過世時,我還很小幾歲,忘了

第一次去「拈香」時,就穿戴上麻帽

然後有一個阿姨(長大後才知道她是專業的白琴姊姊)叫我們這群小外女曾孫、屬於我媽媽那輩的女外孫、我阿嬤輩的女兒們跪在地上

然後從大門口一路跪阿哭的到阿太棺木旁

對阿太生前的印象有限

只記得媽媽帶我們回去阿太家拜年時,我總愛拉起老人皺皺的手皮

然後跟阿太說好好玩

剩下的記憶

就算看著小時出遊的照片,也很模糊了

 

鄉下都是石子路

我們沿路跪著「爬」到棺木旁時

白琴姊姊用當時我還聽不太懂的台語還有為了配合小外孫們的臺灣國語說了一些我已經忘記的話

內容大概就是關於思念、感謝

還是小小年紀的我,只會對媽媽要離家出走、爸媽不要我們這類想要拋棄我們的話傷心,其他的事情

我們哪懂得悲傷?

但是當時小小的我們,轉頭看見媽媽和外婆哭得淚人兒似的

我們也哭了,哭的原因,不是因為阿太過世

是因為小腦袋心想,到底是誰欺負媽媽和外婆?好難過!

 

再來是爺爺母親的喪禮

那一輩的老人家通常會有很多後輩子孫

有的甚至在喪禮才第一次見面

所謂的開枝散葉,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這次比較有印象

因為我們算是「內孫」

爸爸因為代表爺爺是大孫,所以必須常常回去

這次阿太過世時,我們年紀已經稍長

但似乎還是國小左右

因為阿太是高齡過是

所以是做喜喪,喪禮的布置是走粉紅色的溫馨路線

我還記得我們這群小孩還在阿太生前的床上打撲克牌

想來也真是荒謬!

但爺爺說這是喜事,叫我們平常沒事不要哭,道士說要哭的時候再哭

 

小孩子都不喜歡老人

這個阿太很疼我們,有餅乾糖果都會從家裡拿過來爺爺家

有個畫面至今仍停留在我腦海-在爺爺門前的小橋上,對著阿太大吼「你回去,我不想吃餅乾啦」

這當然是小孩子不懂事的地方

長大後,才後悔當時應該要對時日不多的阿太展現體貼

 

記得阿太留著好長的頭髮

每天洗頭髮時,都是阿公幫阿太綁頭髮

我看過一次(也不確定是不是真的看過,也許是憑空想像)

爺爺溫柔地幫阿太把頭髮抹上髮油,梳順後一把抓起盤在頭頂做成一個圓髻

所以阿太和爺爺身上都有相同的髮油味道

有某種程度上,象徵了我童年的味道。

 

真的是第一次感到悲傷

是在泥土蓋上阿太的棺木時

這是第一次真切的感覺到,從此以後,這個人只會剩下回憶陪著我

再也看不到、摸不著了

於是,在遠遠的小山丘上(因為小孩要避開入土,我是偷偷轉過頭看的)

眼淚爬滿了臉頰,嘴裡不斷叫喚著阿太、阿太

這應該算是第一次明白,死去、離開、不見了了等詞是什麼意思。

 

其實換個角度看來

我們的古禮雖然繁複、難懂、不明究理

但是或許是老祖先是想藉由這些儀式,讓死者家屬稍稍忘卻痛失親人的苦楚

至於思念、悲傷將在一切落幕後排山倒海而來也是之後的事情了

畢竟在這一切一般人認為「荒謬」的行為之後

人會更成熟、更明白有些事情就是如此無法改變吧!

那麼悲傷呀、難過、心痛的感覺,也會稍稍找到出口、獲得安慰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蘋果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